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病菌、害蟲、雜草是農業生產中的三大敵害,應用農藥進行防治是主要的手段。農藥的種類比較多,可分為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四大類。隨著綠色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時代的到來,生物農藥成為當今世界農藥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在生物農藥生產中,如何有效地分離和濃縮具有生物活性的組分是提高產品價值,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微濾、卷式電泳漆超濾膜等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能保持被分離物質生物活性及回收率高、選擇性好、能耗低等特點,所以該膜分離設備特別適合于分離濃縮蛋白質和其水解液中酶、多肽和氨基酸、抗生素、中草藥以及維生素等這些熱敏性生物藥品。
超濾分離應用于生物農藥的分離提純技術特點
超濾分離提純過濾技術特點有:
1、合理處理高粘度、高含固量料液;消除濃差極化,不易堵塞,易清洗。
2、濃縮倍數高,可使濃縮液呈糊狀;系統內各組件可獨立運行或停機。
3、檢查和更換的膜單位面積為0.1m2,意外損壞的更換成本最低。
4、膜通量大:常溫過濾下,發酵液膜通量可達到100LMH以上,長時間維持穩定。
5、系統可逐級拓展,中試結果完全適用于工業生產,標準化模塊設計,易實現全自動控制。
6、過濾精度高:截留分子量范圍從10000-200000,比通常工業運用的無機膜過濾精度高15倍。
7、膜片利用率高,使配套的膜片利用率提高了43%,降低了設備的制造成本。
生物農藥的分離提純的過程及原理
膜分離是利用一張特殊制造的、具有選擇透過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動下對液相或氣相混合物內的不同成分進行分離、提純、濃縮的先進加工技術。根據膜分離過程的不同特征可分為微濾(MF)(UF)、納濾(NF)、反滲透(RO)、滲透蒸發(PV)、滲析(D)、電滲析(ED)、氣體分離(GS)等過程。其中用于生物農藥的膜技術主要有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在生物農藥的生產中,可以針對有效成分的不同要求,選用相適應的膜分離過程和膜材料。
超濾分離提純過濾技術應用領域
1、酶制劑(各種酶濃縮提純);
2、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B2、B12等);
3、酶反應(丙烯酰胺、對羥基苯苷氨酸等);
4、有機酸(乳酸、檸檬酸、衣康酸、多元酸等);
5、生物農藥(寧南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
6、氨基酸(賴氨酸、L-苯丙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等);
7、抗生素(青霉素、頭孢菌素、紅霉素等、硫酸粘桿菌素、赤霉素)。
- 發表評論
-
- 最新評論
- 相關領域